《地貌类型图说》第三章:形成地貌的物质基础——岩石_星空观察网

《地貌类型图说》第三章:形成地貌的物质基础——岩石

2025-04-17 18:17 来源:北京华艺网

编者按:

在地理与艺术的交汇处,金京模先生的《地貌类型图说》系列作品以其独特的视角,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重新认识地球表面的窗口。这组作品不仅展现了画家精湛的技艺,更通过艺术化的地质语言,将喀斯特、冰川、丹霞等地貌的壮美与科学内涵凝练于宣纸之上。

作为当代地貌绘画的代表性人物,金京模先生深耕地质美学领域六十余载。他的创作突破传统山水画的程式,以严谨的地学考察为基础,融合水墨、岩彩等多元技法,既保留了东方艺术的写意精神,又精准呈现了不同地貌的形态特征与形成肌理。《中华江山图》获2024亚洲艺术经济年度数字版权十佳样本,其科学性被多所科研机构及高校地理系列为辅助教材。

《地貌类型图说》

金京模 编著

1984年5月科学出版社 出版

三、形成地貌的物质基础——岩石

岩石(包括未固结的松散沉积物)是构成地壳的基本物质,它也是形成地貌的物质基础,不论内动力地质作用或外动力地质作用,都要通过岩石才起作用,所以岩石的性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地貌形态的发育,地貌特征也只有通过岩石才能表现出来。

6.火 成 岩

火成岩是由地壳深处或上地幔中的熔融状态的岩浆,侵入到其它岩石中或喷出地表形成的岩石。前者为侵入岩,后者即为喷出岩,统称岩浆岩。其最主要的特征是一般具块状构造,大多由结晶矿物组成,在凝结过程中常伴生有一定几何形态的原生节理-裂面,以后受到构造力作用还形成一些次生的构造节理。

全品质粒状岩石:组成这种岩石成分的一切矿物品体或颗粒大小,大致相同。花岗岩、闪长岩、辉长岩、橄榄岩等都是全晶质粒状岩石。

花岗岩是这一类中最常见的岩石。它由石英、长石和云母组成。由于不同的长石存在,花岗岩常具有各种深浅不同的颜色,如肉红色、灰白色、深灰色。我国著名的山岳华山、黄山、九华山、衡山等均由花岗岩组成。

斑状岩石和隐晶质岩石:其最明显特点是,部分矿物形成相当大的晶体称为晶而其余一部分矿物却凝结成一些颗粒较细的物质。如花岗斑岩,岩石表面相当糙。还有一些火成岩,肉眼看不见其结晶,称为隐晶质岩石,大部分喷出岩都属于此类如玄武岩、流纹岩等。

玄武岩是我国分布极广的岩石。通常呈深灰色及黑色,风化时呈黄褐色或浅绿色及暗色。它的最大特点是常具有六方柱体原生节理。峨眉山就是由玄武岩构成的。

非晶质岩石:或称玻璃质岩石,亦为火山喷发后,岩浆迅速冷凝矿物来不及结晶所形成的火山岩,如松脂岩、黑曜岩、浮石等。非晶质岩石在自然界中并不多见。所有的火山岩中常发育有气孔构造,有时气孔中充填着次生的其它矿物,就成为杏仁状构造。气孔的大小,形状也多种多样,如杏仁状、树枝状、海绵状等。

7.沉 积 岩

主要由流水、风、冰川、海洋等外动力携带的泥、砂、砾石、生物遗体等碎屑物质在江、河、湖、海中,被搬运冲积,千回百转,终于沉积下来,这是地球表面最普通的自然现象。这种沉积粗细相间一层一层的松散堆积物还不是沉积岩。在漫长的地质历史发展过程中,地壳下沉,堆积物承受了高温、高压才变成了岩层,就是所谓的沉积岩,也叫水成岩。以后随着海陆变迁,沧海桑田,岩层又随地壳上升而露出地表,构成山地。沉积岩有砂岩、砾岩、石灰岩、石膏层、盐岩、煤等。其间常出现古生物的石化残体,这就是化石。

层理是沉积岩最显著的特征。在沉积岩的悬崖上或采石场中,可以看到厚度不等、颜色和成分不相同的岩层相互平行地叠置在一起,它们之间有清楚的层面。在层面上,有时可以保留着海浪的波痕、雨痕和干早地区淤泥地上的龟裂纹,甚至还有动物行走或搏斗过的遗迹。

灰岩:一般俗称石灰岩。成分为碳酸钙,多属远离海岸的海洋化学沉积。它层理明显,界面平整,延展稳定,呈白、浅黄、深灰、黄褐、浅红等多种颜色,易被水溶蚀形成岩溶地貌。如桂林的峰林和云南的石林等。

页岩:亦称粘土岩,常含粉砂质。轻微变质后常具页片状构造,称为页理,其特别发育时就象纸片一样薄,易于剥离。甘肃北山中生代地层中常见到纸片状页岩。黄土:质轻而疏松多孔。常发育有垂直的柱状节理,所以能形成陡崖,如我国黄土高原。

砂岩:由各种矿物成分的砂粒胶结成岩。最主要的砂粒是石英,长石矿物。砂岩层理发育,亦常见交错层理,颜色多样,一般黄褐色多见。

砾岩:现代河床、海滩、冰川堆积物中,砾石和砂一样多见。南京雨花台的石子就是砾石。这种圆形砾石被胶结物胶结时就形成砾岩。

8.变质岩

岩浆岩和沉积岩,随着地壳运动,它们有的受风化破碎再一次历尽沧桑,沉积成岩也有的随地壳下降于地壳的深处数十公里,经受着更高的温度和压力而形成变质岩。变质岩的最主要的特征是,一般结晶粗大,并具有片理、片麻理和各种形态的小柔皱及肠状构造。属于变质岩的岩石有板岩、千枚岩、片岩、片麻岩、大理岩(其中白色结晶的称为汉白玉),以及各种混合君。

变质岩中,有的虽然矿物重结晶或形成板理、片理,但仍可保留沉积岩的原有层理构造,由这样的岩石(副变质岩)构成山时,其特征接近于沉积岩。由火成岩变质而来的正变质岩是坚硬的块状岩石,与花岗岩极为相似,它们组成的山,其特点也势必与花岗岩山相同。

肠状构造:混合岩形成过程中,外来注入物或岩石自身分异的浅色矿物成分,在定向压力作用下形成小的柔曲褶皱。肠状构造就是对这种形态的形象命名。

片麻状构造:不同颜色的矿物集结成不同宽度和不同长度的线形或带状集结体,从而构成不连续的黑白相间的片麻状构造。

片状构造:即为片理。岩石中的片状及柱状矿物定向排列构成片状构造。多属浅变质岩。

眼球状构造:混合岩中较大的长石变斑晶呈眼球状定向分布于暗色矿物之中,形成眼球状构造。

条带状构造:多见于混合岩。长石、石英等浅色矿物同黑云母、角内石等暗色矿物相间,呈条带状。

(以上图片选自《地貌类型图说》第三章)

金京模作品欣赏:

 
星空观察网,黑夜中寻找光明。
分享到:0